教师风采

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校优秀教师风采展:刘宇宁

时间:2024年09月27日 02:26点击数:284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人才工作办公室(合署)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培养青年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记校优秀教师 刘宇宁 

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党的伟大事业薪火相传的根本保证。辅导员作为培养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传播者、践行者的骨干力量,毫无疑问要开展好青年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刘宇宁在这一责任使命的感召下,在十六年的辅导员生涯中,充分发挥传播红色文化、信仰公开课、社会实践等载体的育人作用,在“学、信、行”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学”上下功夫,“融专业”地启发学生学理性思考

提升读懂马克思主义的专业才能

多年的工作经验使刘宇宁老师意识到,脱离了专业教育的思想引领影响力有限,于是她借助自身专业背景,通过专业类活动启发学生学理性思考,提升学生党员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专业能力。作为学生党支部书记,她牵头组建“译”心向党红色文化翻译团,翻译、录制红色文化相关音视频作品,组织学生党员,面向国外留学生开展“学在常州 读懂中国”英文话剧展演,采用微信公众号展播、现场宣讲、“红色剧本演绎”等多种形式,探索用多国语言介绍党的光辉历史。期间,她充分发挥教工党员导师的专业引领力和自身外语专业特长,与学生党员们一起查找翻阅红色故事中涉及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理论观点,反复研讨推敲,结合各国语言的文化背景和特点,将其精准翻译,宣讲团成员在翻译和宣讲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观点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读懂马克思主义的专业才能得到提升。 

“信”上下功夫,“接地气”地引导学生常态化输入

培育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能力素养

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思潮,刘宇宁老师始终在思考学生党支部如何践行学“外国语”,存“中国心”的使命,如何在常态化输入中培养学生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于是,她注重将学生社会价值的实现与学生个体价值的实现相结合,引导学习党员在实践中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经过前期红色文化翻译活动的积淀,2023年她创新开设红色育英实践讲堂,组织学生党员定期到中小学、社区等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等系列党日活动20余场。期间,充分发挥社会导师的作用,与武进区牛塘镇青云村关工委、常州市关工委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宣讲团共同联合组织了“寻找奋斗的丰碑”实境研学、武进区烈士陵园祭扫等多场信仰公开课。宣讲团利用乘坐的巴士,设计红色育英宣讲故事接龙活动,让学生党员带着青云村的孩子们在流动的红色育英巴士上体验红色地方文化,真正让红色文化“动起来”。2023年上半年,红色育英宣讲团分别入选了全国井冈山精神宣讲团和全国遵义精神宣讲团。 

“行”上下功夫,“水到渠成”地指导学生多元化输出

彰显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最鲜明的品格

刘宇宁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党员知行合一,积极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她每年组织学生党团员参加中国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和红色场馆英文讲解等志愿服务活动,为全国、省市级重大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专业的志愿服务,参与服务人数达300余人次,其中以专业化、多元化、精细化志愿服务,打造红色文化主阵地的常州三杰纪念馆志愿讲解活动获评江苏省博物馆志愿服务优秀案例。她带领学生开展江西十年支教寻访活动,参与寻访的学生都深深地被校友们的支教行为所感染,支教小学唯一的教师陈清华和他的妻子,放弃城市的安逸生活,选择坚守在山区支教的事迹,也在无形中激励着英语师范专业的学生们。据统计,跟她一起参加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学生党团员中60%毕业后选择报考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志愿服务项目,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彰显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最鲜明的品格。 

学而信,信而行;因行而信,因信而学。作为高校辅导员,刘宇宁老师在培养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传播者和践行者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组织形式多样、主题鲜明、针对性强的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对权威思想的思考与检验,让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关心社会发展,参与社会建设,并能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灵活运用在实践中创新、解决问题,成为真正的、合格的马克思主义者。供稿: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