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风采

庆祝第40个教师节·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校优秀教师风采展:梁培峰

时间:2024年09月07日 01:22点击数:298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人才工作办公室(合署)

教研相长  倾心育人

——记校优秀教师 梁培峰

梁培峰,日本早稻田大学博士,江苏理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

梁培峰老师于20214月来到我校计算机工程学院工作。在高校任教二十多年,他以严谨的工作作风,谦和的待人处事风格给领导和同事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受到了学生的尊敬和欢迎。

躬行君子永无止境

从第一次走上讲台开始,梁培峰老师始终坚持“要给学生一滴水,老师要有长流水”,作为一名高校老师和科研工作者,必须要有扎实的学识,要有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科学研究没有捷径,不能盲目地跟风,要坚持自己的主方向,更不能急功近利,只有坚持才能最终取得成功。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更是这样教育学生的。他的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具体内容为不平衡分类的基础性研究、人脸识别及检测和物联网安全检测等方面的研究。他对大规模数据分类和不平衡分类算法做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基于全局优化的局部线性分类模型,有效解决复杂非线性分类应用中过拟合问题,为研究非线性分类提供了新思路。在不平衡分类研究领域,他提出了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准线性分类模型,并用以解决类内不平衡问题和高度不平衡分布的分类问题,为医疗辅助诊断、生物信息学、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等应用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梁老师曾参与日本文部省基金项目两项,多次参加机器学习领域高水平国际会议。

2021年入职江苏理工学院以来,他对深度学习和深度神经网络的应用做了深入研究,并在人脸识别、deepfake检测和物联网的安全检测方面获得好的研究成果,主持江苏省“双创博士”资助项目,发表SCI一区(顶刊)论文2篇、SCI二区论文1篇和SCI三区论文1篇,发表高水平会议论文20余篇。

因材施教为人师表

作为一名教师,坚持“既要教好书,也要育好人”的教育理念,把传道、授业、解惑统一起来,当好“经师”的同时也要当好“人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他认真对待每一堂课,精心备课,采用实例教学、实验教学、模型教学、启发教学等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式,做到“常教常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梁老师注重挖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山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赛事,并取得省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来到我校后,继续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设计大赛、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创意竞赛等全国性重要比赛,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可以说,学生取得的好成绩背后,离不开梁培峰老师悉心的指导和帮助,潜心的鼓励和支持。

诲人不倦良师益友


作为班主任,梁培峰老师重视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把学生的成长放在首位,把狠抓学风建设作为班级管理的有效途径,使班级形成“勤奋、进取、团结、刻苦”的良好班风。坚持立德树人、教人求真,经常召开班级会议,要求学生既要立志高远、又要脚踏实地,注重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注意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梁培峰老师关爱每一位学生,常常与学生谈心、给予学法指导、心理疏导及精神鼓励,对于成绩落后的学生,会在办公室内进行谈话督促。大学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时,往往思想波动很大,有的认为考上大学就可以松口气了,放松学习,有的甚至放弃学习,一味追求玩乐。对此,梁老师就针对性地做思想工作,用生动的身边典型激励他们,也介绍一些其他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鼓励他们热爱本专业,刻苦学习。新生入学后,部分同学抱怨教师上课讲得快、讲得多,听不懂、记不住、领会不了,作业完不成,课本看得少。这时,梁培峰老师就组织学习较吃力的学生进行交流,介绍大学的学习方法,请高年级同学介绍经验,使学生顺利完成从中学学习方法到大学学习方法的过渡。

在班级管理上梁培峰老师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方法。对学生中一部分学习目的明确、成绩好的,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争取更加优异的成绩。组织他们参加课外小组,参加各类竞赛。对学习较差的,针对不同情况开展工作,属于专业思想方面问题的,就与辅导员一起做细致的思想工作。他经常到学生宿舍,跟他们谈心、谈思想,交流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探讨怎样解决遇到的困难,这对学生的启发很大。一个学生在总结中这样写道:“是班主任梁老师帮助了我,多次谈话无不充满深情和期望,尤其是他不责不怪和对我的处境的理解更令我感动不已。”

梁培峰老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积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广泛地接触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他所带的班级被评为2022-2023学年校先进班集体。

知识无止境,育人无尽头。不管对教学还是对科研,梁培峰一直以来都是全力以赴,以一名科研工作者的专注、一名师者的坚持继续前行!(供稿:计算机工程学院)